说真的,中东这地方,你要是几天不看新闻,再回头就跟不上节奏了。这片土地上的风云变幻,比任何编剧写出来的故事都要离奇,都要让人瞠目结舌。就在不久前,你要是跟人说,以色列和叙利亚,那对从1948年建国就开始互掐、打了大半个世纪的死对头,快要坐下来签军事协议了,人家准以为你疯了。
9月18号,大马士革那边突然透出个风声,一下子就把整个地区给震麻了。叙利亚外交部的官员,就是那么不经意地,又像是精心策划地对外说,他们跟以色列的谈判,进展相当不错,搞不好今年年底之前,双方就能把一堆安全和军事协议给敲定了。天哪,这可是叙利亚啊,去年12月才刚刚天翻地覆,新政权屁股还没坐热呢,就敢搞这么惊天动地的大动作。
更有意思的,或者说,更让人觉得这盘棋水深不见底的是,就在这个消息放出来的同一天,叙利亚新外长希巴尼的专机,已经稳稳当当地降落在了华盛顿。你没听错,美国首都。这可是25年来,头一回有叙利亚外长踏上美国的土地。他去干嘛?目的再清楚不过了:跟美国人好好聊聊,把那些卡着脖子的制裁,是不是该给松一松了。你看这操作,左手跟几十年的死敌谈军事合作,右手马不停蹄地奔向死敌的头号大盟友。这棋局,铺得也太大了。
当然了,这种历史性的破冰,背后哪有什么一厢情愿的童话。全是算计,全是细节,魔鬼就藏在那些细节里。就在希巴尼飞去美国的前一天,9月17号,他人还在伦敦。在一间密室里,跟他面对面坐着的,一个是以色列战略事务部长罗恩·德尔默,另一个是美国派来的叙利亚问题特使汤姆·巴拉克。一场长达五个小时的闭门会议,天知道里面都谈了些什么。
后来有消息捅出来,说桌上摆着一份以色列准备好的安全协议草案,厚厚的一沓。美国那边的媒体挖得更深,说这草案的蓝本,你猜是什么?是以色列和埃及1979年签的那个和平条约。以色列的算盘,那叫一个精。他们提议,从大马士革到以色列边境,叙利亚整个西南部,给我划成三个区。每个区能部署多少兵,能放什么类型的武器,都得听我的,写得清清楚楚。
这还不够狠。更狠的是,以色列要求,这片区域的整个领空,都得变成禁飞区。叙利亚的飞机,不管是战斗机还是运输机,一概不准进来。这叫什么?这不等于是在叙利亚的家门口,硬生生给以色列划出了一块安全缓冲区吗?叙利亚新上任的临时总统艾哈迈德·沙拉也不是软柿子,他也划了条红线:你们以色列军队,必须无条件地,一兵一卒不剩地,完全撤回到去年12月8号之前的实际控制线。
然而,这都还只是台面上的博弈。一个更惊人的内幕被捅了出来,这才是以色列真正想要的:他们要在叙利亚的领空里,保留一条永远畅通无阻的“空中走廊”。这条走廊通向哪?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以后,随时可以起飞战机,大摇大摆地越过叙利亚,去轰炸他们的心腹大患——伊朗。
就在大马士革、特拉维夫和华盛顿三方眉来眼去,打得火热的时候,远在德黑兰的伊朗,恐怕是心都凉了。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五味杂陈都不足以形容。他们猛然发现,自己被牌桌上的所有人给孤立了,被彻底地抛弃了。曾几何时,阿萨德政权可是伊朗那个“抵抗之弧”战略里最重要的一环,是伸向地中海的臂膀。可现在呢?大马士革换了主人,新主人一转身,就和自己最大的死敌勾肩搭背去了。
这种透心凉的背叛感,说到底,还是源于伊朗自己前段时间的战略误判。阿萨德倒台后,伊朗新政府摆出了一副前所未有的亲西方姿态,对叙利亚的变局几乎是不闻不问,甚至急着要和自己过去的“抵抗之弧”做切割,好像那是什么脏东西。为了向西方表忠心,一些跟中俄谈得好好的合作项目,说停也就停了。伊朗几乎是把自己的底牌全都摊在了桌上,天真地以为,这样就能换来西方的谅解和接纳。
结果呢?换来的是一记响亮到全世界都听得见的耳光。9月15号,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跑到被占领土,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并排站着,对着全世界的镜头,公开重申美国对伊朗的敌意,甚至毫不掩饰地说,美国支持以色列对伊朗采取任何攻击,包括直接打击伊朗的核设施。
美国人就是这么玩的。一边假惺惺地跟伊朗搞核谈判,从4月份到现在谈了五轮,结果是越谈问题越多;另一边却早就跟以色列穿上了一条裤子。伊朗人后来才反应过来,特朗普政府压根就没想谈成,就是用谈判吊着你,拖延时间。这可把一度以为协议近在咫尺的伊朗国内坑惨了。不仅被西方耍得团团转,伊朗还觉得自己被国际原子能机构给卖了,那个关于伊朗违反核不扩散条约的报告,在他们看来,就是递给以色列一把刀,一把随时可以捅向自己的刀。
回过头来看大马士革,他们向以色列和美国靠拢,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连串冷静到近乎冷酷的精明算计。你看去年那场推翻阿萨德的军事行动,就能看出端倪。当时,叙利亚新政府军向关键的霍姆斯南部地区推进,那里可是阿萨德的命脉,也是他最重要的盟友俄罗斯重兵驻扎的地方。新政府军悄悄地和俄罗斯人进行了秘密谈判。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当政府军主力兵临城下时,本该拼死抵抗的俄军,出人意料地保持了中立。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回报,叙利亚军队在整个行动中,都非常小心地绕开了俄罗斯在地中海沿岸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海军基地。最后,前总统阿萨德,就是从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坐上俄罗斯的专机,飞往莫斯科开始流亡生涯的。
先用利益稳住俄罗斯这个最大的外部变数,然后新政权迅速转向国内。今年3月10号,临时政府和库尔德武装主导的“叙利亚民主力量”签了协议,同意把他们整合进国家机构,什么边境口岸、机场、油气田,这些命根子都收归统一管理。就在同一天,国防部宣布,西部沿海地区的军事行动正式结束。
先稳俄国,再安库族。扫清了内部和外部的主要障碍后,大马士革的新主人们,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和以色列这个最难缠、也最致命的邻居的关系了。这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策略,显示出这个新领导层的政治手腕,远比外界想象的要老道和务实得多。
现在,牌局还在继续。叙利亚外长希巴尼正在华盛顿,为了解除制裁而奔走。以色列部长罗恩·德尔默则在欧洲,和叙利亚代表为了协议的每一个字眼进行着拉锯战。内塔尼亚胡的目标清晰得不能再清晰了:在叙利亚南部实现全面的非军事化,确保那里再也不会冒出任何威胁,顺便为打击伊朗铺平道路。
中东这片土地,再一次用最残酷的方式告诉世界:这里没有永远的朋友,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叙利亚为了国家的生存和战后的重建,选择了最现实、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条路。以色列则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掉北部的安全威胁。而那个曾经试图在中美俄之间左右逢源、构建自己势力的伊朗,最终发现,自己成了这场惊天变局中最大的输家。被昔日的盟友彻底出卖,独自一人,面对一个充满敌意、冰冷而又陌生的新中东。
如何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